信息中心

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及国际贸易风险防控培训季生物医药专场在沪举行
来源:     时间 : 2018-08-07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的影响,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深化上海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药行业示范点)服务功能,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主办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及国际贸易风险防控培训季生物医药专场”于8月1日在协会会议室举行。市商务委公平贸易处、上海海关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来自全市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的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少雄在会上作《中美贸易摩擦对医药产业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回顾了中美贸易战的背景。美国发动本次贸易争端,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其目的主要有三:首先是降低美国方面的中美贸易逆差,其中科技产品是逆差的主要来源;其次是降低中国的贸易壁垒;最终目的是保障本国科技持续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进而阻止中国的技术话语权和阻止中国金融话语权。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额共计608.0亿美元,出口第一大国为美国,共计109.2亿美元。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美国共计35.9亿美元,占出口美国全部医药保健品的32.9%;医疗器械对美国出口额为64.8亿美元,占出口美国全部医药商品的59.3%;西成药和生化药合计出口美国的规模为8.5亿美元,占出口美国全部医药商品的7.8%。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医药出口主要集中于西药原料药与医疗器械,二者合计占全部医药保健品出口额比重90%以上。成品药出口额占比较小。

在谈到美国对华进口加征关税时,陈少雄指出,此次关税加征主要针对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包括注射器、核磁共振设备、除颤仪、人造关节和起搏器。实际上,中国出口到美国主要以中低端医疗器械为主,以按摩保健器具、医用耗材敷料为主的前十大出口产品占据我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的44.5%。而由于成本限制,美国几乎不生产这些中低端医疗器械,而这些产品又是美国国民日常生活与健康保证所必需的,因此在本次500亿加征关税清单中进行了调整,卫材等医药用品已排除在清单外。

最后,陈少雄建议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业继续观察潜在贸易保护主义对医药市场需求端的影响。他认为关税提高的成本应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承担,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否有能力转稼这部分成本,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自身所出口的产品在美国的竞争力,如产品有刚性需求,就有转稼的可能,如果是同质化竞争很严重的品种,需要靠低价来抢市场的,不可避免将受到影响。

会议还邀请了上海恒泰律师事务所于丽娜律师作《医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主题报告。于律师从医药企业应对措施上,全面深化地分析了合同继续履行或解除问题中涉及到的税费承担、合同变更、不可抗力责任承担、适用法律、争议解决等条款。其次,她以华海药业和恒瑞医药为例,建议企业系统评估加税措施及其他措施对公司业务及市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她建议企业调整公司战略并灵活运用301措施排除规则,尽量避免或减少贸易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随后,与会企业代表进行了提问互动,座谈交流。座谈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药品出口至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国反制措施对产品进口的影响、引进美国知识产权方面的影响,以及下一步国内相关扶持政策等内容展开。

    最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公平贸易处领导作有关上海经贸情况的总结讲话,并就企业有关中美贸易的提问予以解答。